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概括
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概括
大师用一生的智慧,把心磨成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清楚自己,想清楚人生。
大师仿佛向一个伙伴说: 关于这一点,我是这样想,你呢?
本版为全本,不是选编,不是节选,原汁原味展示大师作品,不仅收录了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,还新增了《谈修养》。两部相隔十年的作品,在此融合,先生的思想滋养了几代青年人,让每一颗成长的灵魂在他的智慧之中得到滋养和丰富。
朱光潜
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是先生青年时期在欧洲求学时所写,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困惑的,如读书、修身、作文、爱恋、升学与选课、情与理等。在喧嚣的世界里,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。
《谈修养》是先生十年后对青年、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,如心理问题,人际相处之道,爱情,学习和休闲等。心灵的通透,唯修养可驱散一切迷雾。
他坦坦白白流露,
深得青年喜爱。
青年面临的人生问题,大师从青年到成年,因为经历所以懂得。
为什么读书?为什么活着?世界不完美怎么办?
现实和理想不搭怎么办?身体,心灵打架不自控怎么办?
什么是美?什么是价值?什么是接受?什么是和谐统一?
如何与人相处?如何看待爱情与性爱?如何处理休息和学习?
如何摆脱苦闷、孤独、拖延、懒惰?如何控制情绪,动静相宜?
因为懂得,所以看见。
大师用一生的智慧,
把心磨成一面镜子,
让我们看清楚自己,
想清楚人生。
他中西合壁、学富五车,
永保赤子心性。
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、
沟通中外的 桥梁 ,
是我国现当代久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
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、教育家、翻译家。
先生晚年时,经常在北大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边,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。看到学生走近,老人拄起拐杖,慢慢绕到残垣之后,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,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。
先生的思想滋养了几代青年人,一直到今天,先生不断越过隔墙,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我们的心灵中。让每一颗成长的灵魂在他的智慧之中得到滋养和丰富。
他三立座右铭。
自我砥砺、矢志以求。
第一次
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。他以 恒、恬、诚、勇 作为座右铭,既是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,又贯穿了他的一生。
第二次
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。他以 走抵抗力ZUI大的路! 作为座右铭,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,终大成。
第三次
是在20世纪30年代。他以 此身、此时、此地 作为座右铭。此身,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决不推诿给别人;此时,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决不推延到将来;此地,是说凡此地(地位、环境)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。
第一次,确立做人求学之志;
第二次,侧重理想、事业的抉择;
第三次,在学有所成后,对自己明确而具体的要求。
先生的自我砥砺、矢志以求,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人格力量和思想的启迪。
朱光潜寄语
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,
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。
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,
下一篇:读后感系列:《摆渡人》的象征意义